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进抵长江北岸,上自湖口,下至江阴,分为三个战区:由粟裕指挥的三野第八、第十兵团35万人为东线作战集团;由谭震林指挥的三野第七、第九兵团30万人为中线作战集团;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二野第三、四、五兵团35万人为西线作战集团。其中,二野三兵团在安庆以东至枞阳段实施渡江,二野五兵团在安庆以西至望江段实施渡江,二野四兵团在望江至马当间实施渡江。 1949年3月下旬,二野四、五兵团开进安庆地区(前身皖山地区)沿江各县,开展江畔练兵,进行以水上作战为内容的军事训练,发动群众,搜集船只,训练船工和水手,第十五军四十四师培训的船工和水手达1200人。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百万雄师万炮齐发,千帆竞渡,发起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渡江战役。21日晚23时,二野四兵团在望江华阳镇至坝头段按预定计划渡江。第四兵团左翼十五军四十四师突击部队在华阳河口起渡时,天降大雨,他们趁着天黑雨暴的有利时机, 冒着敌人的炮火,直扑对岸;各突击船队前仆后继,经40分钟水上作战,于23时50分钟胜利登陆,占领对岸的香山。第四兵团右翼十三军在21日晚实施偷渡,经过激战,于21日午夜12时占领对岸的八宝洲,22日攻战江南要塞—马当(江西彭泽县)。与此同时,二野五兵团在安庆至望江段胜利渡江。 大军渡江以后,野战军首长命令部队轻装前进。大军势如破竹,敌人一溃千里。在向江南的大进军中,安庆地区各县的“民工队”“支前队”“运输队”数千人浩浩荡荡地跟随大军前进,他们的支前工作深受首长好评。 在支援大军渡江的过程中,岳西县共筹集担架300余副,共组织常备民工800余人。其中挑选540余名青壮常备民工编为2支大队,于1949年4月20日开赴渡江前线,为南下大军挑米、送柴、装船,抬担架,保障渡江作战的胜利。1949年5月13日,岳西县民工大队随二野四兵团从江西弋阳返回时,第十三军首长奖给他们锦旗一面:“向英雄的岳西民工致敬”,并授予第一大队队长储茂贵手枪一支。这是人民解放军对岳西老区做出贡献的肯定,同时是岳西老区人民的荣幸。(储挺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