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两轮出行行业已经过了早期粗放野蛮的烧钱打法,进入到一个依赖于技术深耕的产业,市场已经进入相对的良性循环。“行业竞争的方式已经改变,从粗放重量,到精细重质。目前,行业趋于理性,共享单车的竞争已从早期粗放的规模和量的竞争,转向对成本控制和精细化运营聚焦效率和质量的比拼;竞争不是非此即彼、零和博弈。” 哈啰官方数据显示,国内电动自行车日均骑行达7亿次以上。目前,哈啰助力车业务占据行业70%左右的市场份额,哈啰单车和助力车业务,去年在多数城市已经做到盈亏平衡。“今年尽管有疫情影响,实现盈亏平衡的可能性依旧很大。”李开逐进一步透露。新冠疫情给哈啰业务带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1月中旬到2月中旬。随着复工复产推进,哈啰整体业务量已恢复到疫情之前去年同期的八成左右。 在经历了无序竞争和残酷洗牌后,共享单车行业已形成了哈啰、美团单车、青桔单车“三足鼎立”的格局,理性的资本开始重新审视。在2019年年底哈啰完成新一轮融资后,滴滴旗下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近期也获得超过10亿美元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 无独有偶,出行加本地生活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平台的战略共识。在网约车业务扩张门槛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不甘于现状的滴滴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在布局跑腿业务后,滴滴近期又瞄准了货运市场。 对于这一发展趋势,21世纪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基于衣食住行的需求仍然是互联网平台最大的发展红利,客观上加速了平台新战略的布局和落地。从长期来看,任何一个平台都不会仅局限于单一的业务,而是会加大融合力度,拓展更多的边界,以降低运营成本,获得更多盈利的可能。进入到下半场的竞争后,对于细节和体验的考核,是平台制胜的关键。但是,后来者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初步试水之后才能形成长期的竞争力。“在越来越碎片化的移动时代,无论哪个行业,都很难形成绝对的寡头,多个平台并存会成为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