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天剑狂刀私服发布 >

恩宁路骑楼街全部保留 金声电影院变身博物馆(2)

时间:2020-10-11 18:01来源:8N.org.Cn 作者:天剑狂刀私服 点击:

荔湾区有关负责人:该地区的容积率由现状的1.89降至1.36,说明我们做的是减量的工作。从方案本身看,市民完全回迁是不可能的,因为房子是越建越少。就近安置是大部分居民的很好选择,目前宝盛沙的安置区,与恩宁路直线距离也就两三百米。此外,也有部分居民接受了货币补偿迁走的。

市规划局局长王东:旧城更新难,有个重要原因是,改善居住条件和历史文化保护有冲突。回迁会造成很大的建筑量,不利于历史文化保护。就近安置、货币补偿等办法,最终都是为了改善原居民的居住条件。我认为全部回迁在这个方案来看是不可能的。

记者:这是不是意味着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原来的居民要做出一些牺牲?

广州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副总规划师赖寿华: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原居民的,还是整个广州人的。对恩宁路的感情,不仅原来的居民有,我们也有。为了达到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这里没办法做原址的住宅回迁,尽量采用就近安置和货币安置的办法。

记者:保留的房子,产权是政府统一收回去;还是产权交给原居民,由政府出台修葺方案,由原居民或政府执行保留修缮?

荔湾区有关负责人:涉及规划管理方面,只能对建筑的风貌进行约束。但更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通过政府收购,或居民自主更新都可以。我们设想,保留的部分以居民自主更新为主,条件很差的,产权可由政府收回,再结合商业运作的模式进行。

记者:本次恩宁路的改造在经济上是否就不可能平衡?

荔湾区有关负责人:我想强调,做减量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历史街区的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前从经济平衡的角度考虑会对旧城风貌造成破坏。我们也希望不单是从这个地块解决经济问题,希望从整个区域解决经济平衡账,不一定做了减量经济就回不过来,历史文化价值最终也可能回到经济价值上来,同样通过经济保护历史文化,因为历史文化不能用来圈钱。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城市规划系系主任王世福:我曾提出过在恩宁路改造­建亿元西关大屋的想法。现在有人将复建的古建筑称为假古董,但“假古董”也是有意义的,也是在做文化复兴,像成都的宽窄巷子、上海的石库门都是成功的案例。复建的西关大屋一栋就能顶上一栋二三十层高的大楼,按照每栋西关大屋1000平方米计算,均价在8万~10万元/平方米之间,卖到上亿元一栋一点都不奇怪。

市民声音

网民“爱上我是个错误”:政府这次的动作确实值得赞扬。传统文化得到保留,更得到进一步的扶持!赞一个!

在广州读大学的小王:恩宁路不用拆真令人高兴,我去年去的时候还有老头在门口摇椅上悠闲的摇着蒲扇,有慵懒的猫仔趴在窗台打量外面,还有一地的树影婆娑,太美了。

在西关长大的李先生:此前听说金声电影院要拆掉,只保留门面,像澳门的大三巴牌坊一样。我觉得挺可惜的,现在方案说要全部保留并做电影博物馆,我觉得挺好。

久居西关的陈阿姨:重塑西关首先要将西关人留住,不能将这里变成富人的别墅区。

2007~2011

5年历经5场风波

(记者林洪浩)在广州的旧城更新改造的历程当中,“恩宁路”这三个字是注定要写入史册的。有人这样说过,研究广州的旧城改造,恩宁路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因为恩宁路案例最典型,亦最复杂,在这个不到10万平方米的地块内,从2007年正式动迁至今5年来,上演了一场场的旧城改造“大剧”,各方的利益在不断博弈,至今欲说还休。这或许是一家之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恩宁路这5年来相当的不宁静,而且其前世今生以及未来,特别是未来,仍然会牵动旧城的神经,依然会引起各方的强烈关注。

补偿迷局

补偿是恩宁路改造当中最让人关注亦最让政府与居民头痛的一环。2007年5月,荔湾区正式启动恩宁路改造项目。荔湾区确定对私有产权房屋实行货币补偿和安置补偿两种方式。选择货币补偿的,补偿均价约每平方米9000元。这一价格创下了当时广州旧城改造补偿价的纪录。不过,事态在下来几年发生了急剧变化,由于大部分私人业主在补偿问题上谈不拢,动迁进度从开始时的轰轰烈烈进入缓慢期,而就在这一缓慢期当中,国内迎来了房地产价格前所未有的攀升,几乎是短短两三年间房价“一路高歌”,这让原本已经是创纪录的9000元每平方米的补偿价,一下子成了“鸡肋”。

骑楼之争

2007年5月,规划红线划定后,有媒体质疑红线范围内的骑楼街是否也属于被拆对象?荔湾区一下子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针对媒体报道,荔湾区积极全面回应,称此传言不实,真正的是恩宁路骑楼不但不拆,还将充分保护利用,而某媒体所报道的有一小段骑楼要拆,是因为这一小段骑楼正好位于规划路上。

文物之忧

动迁开始了,骑楼也不拆了,大家都认为恩宁路的改造已经进入正轨。2008年,市国土房管部门在报纸上公示恩宁路地块内的拆迁对象。不少文物保护单位在被公布的门牌号里,文物无小事,特别对老城区荔湾区而言,文物建筑众多,因此也最令人关注。荔湾区对此立即进行澄清,表示公示地块内属于拆迁范围的建筑,并不是要全部拆掉,此前文化部门早就对恩宁路地块进行了详细摸查,地块内的文物及文物线索单位将全部保留,不仅如此,连现有的大树也不会砍。

方案变更之疑

过了一段时间后,一些仍然坚守在地块内的业主很郁闷地说,为什么有的房屋此前说要拆,但现在又迟迟不拆,是不是规划变了,或者是放任地块烂尾,,不管他们了?对于这些质疑声音,荔湾区旧城更新改造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回应,恩宁路地块拆迁方案从来没有变更过,除了那些公示过的要保留下来的文物单位、文物线索单位以及历史文化建筑外,红线范围内的民居都是拆迁对象。如果拆迁对象发生变更,政府必须在媒体上进行公示,有些建筑暂时不拆,是拆迁工作进度问题。拆迁工作分几阶段,并不是一下子就全部拆掉。

烂尾之惑

2010年下半年,有媒体报道又放出一枚重磅炸弹——《恩宁路拆迁为何“烂尾”?》。对此,荔湾区城区更新改造办回应,由于在推进当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还剩下444户没有签约,进度确实不理想。

关于恩宁路地块的规划,荔湾区规划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因改造区域涉及众多历史文化元素,改造规划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

直到今年3月的荔湾区香港招商会上,恩宁路传出较为利好的消息,有关人士透露,原计划恩宁路地块要动迁1900多户,去年经过研究,区里决定扩大对特色建筑的保护力度,有100多间粤剧名伶故居等特色建筑都被纳入保护范围内,更多的恩宁路街坊将不用搬迁。目前还有93户的居民建筑是必须要拆迁,“从当初的1900多户到现在的93户,恩宁路地块的改造走过了5年时间,今年我们争取在动迁上有大进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