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恩宁路骑楼街在规划中将受到保护。 恩宁路旧城改造方案历时5年获规委会通过 规划定位为旅游商业区 历时5年、一直备受关注的恩宁路旧城改造规划昨日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发展策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获得全票通过。 与最初建筑基本全拆、原地回迁式改造的思路不同,本次规划强调的是“减法”——规划容积率由现状的1.89降低至1.36,居住人口从1400户减少到560户,包括恩宁路骑楼街和金声电影院旧址在内的大量历史建筑得以保留,规划复建建筑用地不到恩宁路地块总用地的30%。市政协副主席、市规划局局长王东主持了昨日的规委会,他表示:“该方案获得全票通过,有些意外,也很高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未来的旧城改造要以传承文化为第一目的,此外就是改善老城区的生活环境,经济平衡不是前提条件。” 文/记者杜娟 图/记者黄澄锋 规划思路: 运用“减法”原则 保文物抽疏人口 恩宁路改造地块位于旧城54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东至宝华路,北至多宝路,西南至恩宁路,用地总面积11.37公顷。由于在历史文化上的重要价值,恩宁路的改造的规划思路也从原来的“就地寻求经济平衡、建筑物基本全拆、原地回迁”,转变为现在的“保护文化、妥善安置、抽疏人口、改善环境”。 恩宁路地块现状建筑总面积约21.5万平方米,以居住用地为主,其间有少量公共设施用地和公共绿地。规划认为,以居住用地为主的现实导致区域内人口密度较高,相应的公共绿地等开敞空间不足,历史文化特色也难以展现、效益无法发挥,需要通过旧城更新改造进行提升。 本次整个规划的思路采用的是“减法”,这点也是获得专家肯定的重要原因:规划容积率由现状的1.89降至1.36,由于抽疏建筑后地块密度大大降低,可以腾出大量空间作为公共开敞活动场所及公共绿地;此外,也减少了居住人口,现状约有1400户居民,规划更新后居住人口约为560户,人口约为1794人,较原规划减少2721人。 未来发展: 集商业居住办公 文化休闲于一体 规划将恩宁路的定位由原来的居住为主,变成建设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情和西关文化特色的集居住、商业、办公、公共服务、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功能复合型城区。从规划中可以看到,该地块的功能布局包括有保留学校、拆除住宅建企业会所、保留历史建筑、民间工艺展示区、美食街、电影院博物馆,改造后商业用地面积大幅增加。 改造后恩宁路地块除现有的两栋30层高楼外(分别为商住楼宝华豪庭和多宝华厦),其余建筑都是两三层高,新建建筑不会高于现有建筑。而其中要修建的企业会所引人遐想,王世福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由于容积率的限制,恩宁路改造在经济上很难平衡,可以考虑修建上亿元的西关大屋。但本次规划中并未明确企业会所是否就是上亿元的西关大屋。 改造后:商业金融用地约2.69公顷,约占规划总用地23.66%;居住用地(含商住)约5.22公顷,约占规划总用地45.91%;绿地面积约1.79公顷,约占规划总用地15.74%。 历史文化保护: 复建用地达不到 总用地面积三成 恩宁路存有较多清末民初风貌、历史价值较高的建筑。针对历史建筑,本规划全部进行了分类保护,为近年来广州旧城保护更新规划中保护和保留建筑最多的地区。由于整个地块位于重点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范围内,规划要求实施“修旧如旧、建新如故”更新,延续旧城历史风貌。对于位于地块南部的恩宁路骑楼街,规划特别提出沿路的骑楼街应按规划设计与开发控制要求,设定为骑楼建筑保护区,采取保留和修缮的策略,基本维持商业功能,并加入本地区特色文化的综合展示及体验。 而备受关注的金声电影院不仅不用拆除,继续商业影院,旧址部分也计划进行“记忆性保留”,建设成为电影博物馆,到这里看黑白片等经典影片最合适,电影的知识、历史也将在这里展示。 据悉,本次规划中,恩宁路更新范围的大部分建筑予以保留,规划复建建筑用地不到恩宁路地块总用地的30%,规划还对历史街区遗存的石板路、古树、旧河涌、建筑构件、建筑色彩等街区元素提出详细的保育措施。 公建配套: 绿地率从1.41% 增加到15.74% 本次规划中,公共服务设施仅减少社区活动场1处,同时增设居民健身场所与城市广场各1处;增加公共绿地2处,增加面积17779平方米,公共绿地率从原来的1.41%增加到15.74%,并结合沿河绿带设置社区活动场地,调整原规划社区运动场。总体上,由于规划人口减少,公共服务设施能满足需求。 在景观方面,改造后将彻底改善恩宁路地块及周边社区景观环境,对荔湾区人居环境的优化、土地经济价值的提升以及地区形象的重塑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是揭盖复涌行动,恢复下西关涌水系,并沿涌边建设景观绿地,提升自然景观环境,改造后的下西关涌,将作为全区景观核心,为地块带来生机和活力。二是通过规划拆除整理现状存在的危破旧房和违章建筑,可改变历史文化街区与骑楼街保护区的景观。 具体配套设施包括:小学一处(现状保留西关培正小学);社会停车场一处,并配建3个地下停车场;并配套居民健身场所一处、电信端局一处、影剧院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处、社区老年人福利院一处。 交通组织: 恩宁路、多宝路 维持现状不拓宽 针对恩宁路内部的交通问题,规划交通路网改造的理念注重于“内调”,体现“三个优先”:历史街区保护优先,公交和慢行优先,交通秩序优先。穿越地块的路网采取循环支路网形式,以单项交通方式组织,避免对历史街区肌理的破坏。利用周边轨道站点和公交站,建设慢行系统。此外,还将配套建设一处地上停车场和三个地下停车场。 根据方案,宝华路至从桂路段的规划调整为沿原宝华路接南面大同路的路网方案,道路红线宽度从40米缩至20米。取消地块内南北走向连接逢源路与蓬莱路的地面40米规划道路,避免对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的破坏,采用两条支路网循环组织交通的方法取代。 将恩宁路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从26米、18米整体调整为10米,维持现状道路宽度,满足恩宁路骑楼街保护区保护要求。取消旧的恩宁涌沿线规划道路,揭盖截污,恢复恩宁涌河风貌与生态功能,同时,在河涌南侧增加一条东西向道路进行替代,完善地块内部交通系统。 大部分恩宁街坊 没办法原地回迁 (记者杜娟)恩宁路改造方案出台后,市规划局、荔湾区有关负责人以及规划设计单位有关人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不少恩宁路的居民都希望原址回迁,此前的一些规划遭到了反对,就是因为没有考虑他们回迁的诉求,现在的规划是否满足了这种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