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ndis是一家专注于中风预防与治疗的德国医疗设备公司,其研发的自膨取栓支架Aperio实现了工艺上的创新,使用开、闭环交替的复合网眼设计,能够更好地抓取血栓。而且它具有多样化的型号,是首个直径低于4mm的取栓支架,能够适配更小的血栓。 而Rapid Medical公司是在操作性能上下功夫,它研发的Tigertriever取栓支架能够实现远程操控,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操控滑块来释放并调整支架的外径尺寸。而且Tigertriever支架采用的是独特的3D编织技术,每根编织丝都是显影的,取栓术中全程可视。此外,为了适应不同患者的血管情况,它开发出不同规格的支架,推出世界上首个可用于清除大脑内部较远区域血栓的小型取栓支架。Tigertriever支架型取栓装置则已于2020年5月通过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进入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 可见,取栓支架在技术上尚未出现金标准,还留有很大的创新余地,在支架材料、规格、性能上都能有所优化。而且小企业的业务范围较集中,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Rapid Medical公司就是立足于可操作优势,在Tigertriever的基础上研发了更多取栓支架产品。 而相对于取栓支架,血栓抽吸导管的研发难度更大,发展比较缓慢。自2008年FDA批准Penumbra抽吸导管起,整个颅内血管抽吸市场推出的新导管产品并不多,存在很大空缺,有的企业就看准了这个突破口。 2006年,总部位于日本东京的大型医疗器械公司Terumo公司收购了MicroVention公司。之后,Terumo继续研发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产品,推出了Eric取栓支架,这款支架拥有较大面积的腔内血块捕获面,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同时,Microvention还推出了Sofia Plus血栓抽吸导管。相对于被美敦力、史赛克等大企垄断的取栓支架市场,在全球范围内Terumo的血栓抽吸导管所占市场份额可观。 在美国,约80%的缺血性脑卒中器械治疗都会先用到血栓抽吸导管。其血管再通的有效性就是企业的敲门砖,只要能够突破这项技术,国内企业就能向机械取栓市场迈出一大步。 多数国产企业尚未实现盈利,临床、社会加大支持力度 把目光放到国内企业,整个机械取栓市场具有较大潜力,相关企业融资金额可观。但在这样的快速发展期内,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国际巨头依托先发优势,进行策略性专利垄断 国外企业入局早,拥有多款首创产品、定义广泛的取栓器械相关专利,它们可能就国产产品符合其发明专利范围的问题对企业采取法律行动。这是国内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拦路虎”。同时,除了被封锁的专利外,颅内取栓器械的安全问题也很重要。颅内血管结构复杂,但中风治疗的时间窗又很短,所以取栓产品需要做到快速、有效,同时保证安全。2020年11月,行业巨头史赛克由于特定型号、特定批次取栓支架核心丝断裂的问题,主动召回其产品,召回级别为二级。不过就药监局的数据而言,取栓器械召回事件并不多。 >>>>取栓器械市场尚未形成规模,盈利低、亏损大 2019年,机械取栓术在美国的渗透率为3%,而在中国的渗透率仅为0.6%。而且在中国,临床上取栓器械的普及率并不高。相对于纳入医保的溶栓药物,取栓器械的高价仍是一个大问题。 而且取栓支架、血栓抽吸导管前期的研发周期长、投入高,相关公司商业化进程较慢。据心玮医疗的招股书,2020年前九个月,该公司共实现收益729.3万元人民币,主要来自于对远端通路导管及微导管的销售。公司亏损6774.5万元人民币,其中研发成本和行政成本占大头,共计花费6059.5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国产企业需要推广普及机械取栓术式,提高产品渗透率及市场占有率。 此外,机械取栓市场之所以未铺展开,不止是研发的问题,后期的推广、销售也存在一些困境。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最关键的就是时间,不管是初期的药物溶栓还是后期的机械取栓都有较短的时间窗。很多患者没有意识到疾病或者来不及去医院治疗,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事前的疾病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寻求治疗。而且不仅是患者,一些基层医院由于手术门槛、产品采购等问题,无法进行机械取栓。医院方的推广不能仅靠医院内部或社会力量,企业也要积极参与,为自己争取潜在的用户。 但总体说来,中国乃至世界都仍处在机械取栓的发展初期,这或许国内企业“反超车”的良机。在这个高难度领域,企业发展本就缓慢,而且在临床、社会的支持下,中国机械取栓的前景是可观的。 >>>>市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与冠脉介入相比,神经介入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定型。就产品而言,取栓器械留有较大的创新余地,支架产品可以在显影、适应症、时间窗上有所优化。据归创通桥招股书,该公司下一步就计划实现支架全显影,将支架的适应症范围扩展至脑卒中后8到20个小时内的患者。 此外,进入中国机械取栓市场的国外企业并不多,国内企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国内企业在迅速成长,多家公司都在同时研发国产取栓支架和血栓抽吸导管,价格相对于进口产品来说较低,在推广、销售方面也存在地域优势。 >>>>社会支持力度大,国家重视中风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提出,可考虑对发病6至24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取栓。临床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间窗延长到24小时,为机械取栓界定了优势所在。而且近年来,我国正大力建设卒中中心,开通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实现一站式服务,急诊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联动,简化挂号、初诊、分诊、检验、影像检查等多个环节。距离2015年6月全国首批卒中中心正式挂牌已经过去6年,截至2021年6月,我国共有30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375家高级卒中中心。 此外,国内在培养掌握机械取栓知识、技术的医生,为取栓器械的应用构建人才队伍。机械取栓是神经介入手术,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此前只有一些三甲医院可以开展手术。但目前中国已有多家医院能够进行机械取栓,包括一些规模较小的县市级医院。 在机械取栓的发展初期,国内企业能否做到厚积薄发,或许还要再等一等。 |